首页 我宫简介 荣誉展示 师资队伍 主任寄语 环境锦集 活动简讯 年鉴 招生简章 联系方式
首页 > 教研动态

教研动态

青少年舞蹈教学论述
   发布时间: 2014-06-16    [ 打印此页 ] [ 收藏本页 ] [ 关闭窗口 ]

                                吴  婷


摘要:青少年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提炼、组织、 美化(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为主要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它不像话剧、电 影艺术那样直观刻划、展现,而是长于抒情和拙于叙事的人体艺术,是人类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感情迸发的集中表现。青少年舞蹈也正因此而产生了自身独特的舞蹈语言笔者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认为, 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精心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因人翩宜。本着科学教学提高青少年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青少年对舞蹈产生兴趣以及教学当中的对策和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抓住舞蹈语言的特性来体现舞蹈教学理论。最终实现舞蹈教学的整体提升,以满足当前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1.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舞蹈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向学生表演舞蹈示范动作,一边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舞蹈的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的实践机会。舞蹈教师运用小组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让每组的每位学生在组内进行试教,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交流。这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镜面示范能力,并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舞蹈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青少年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1.2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和舞蹈比赛

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学校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社会演出和舞蹈比赛等舞蹈活动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舞蹈知识,增强舞蹈实践能力。

1.3老师应具备最基本的对舞蹈的认知能力

我国舞蹈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于各个民族舞蹈的基本形式要求老师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青少年对于舞蹈的学习大部分都是从民族舞开始学起。对于各个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姿势的基本特点老师都要掌握,并且能够达到看到一个动作就能联想到是哪个民族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辅导工作中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和不足,实行因材施教。还有就是舞蹈老师还要了解一些体育舞蹈和现代舞的内容,以及一些典型的外国舞蹈动作。

1.4老师应具备对于舞蹈基本语言的讲解能力

舞蹈语言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就应该做到对自己所教舞蹈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更直接形象的传达给学生,要做到准确无误,简洁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除了可以准确的表达出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及技巧外,还要表达出舞蹈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以及形象传神的舞蹈意境。少儿舞蹈还要求教师对学生们讲解一些中外著名的舞蹈作品,这种介绍舞蹈作品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长期的时间积淀,以及专业的精神和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与忠诚。

二、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训对策

2.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舞蹈水平以及自身的年龄特征,在进行相应的舞蹈组合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有很大差异,即使同龄人之间也有个性化差别,在青少年舞蹈教学时,教师要照顾每位同学认知能力以及对于舞蹈的接受程度,不能使舞蹈的编排太过简单和统一,否则将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舞蹈学习兴趣不易被调动起来。同时,舞蹈编排的难度也不能太高,如果难度过高,超出大多数的接受范围,就会使青少年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利于舞蹈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

2.2借助音乐来调动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最易被接受的一种语言,选择节奏鲜明、旋律简单的音乐,特别是具有画面感与情节的音乐,都能够激发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跟着音乐跳舞,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在进行音乐的选择时,首先要符合年龄特点。生动愉悦、节奏活泼的音乐是青少年的最爱,在进行舞蹈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如《上学歌》就是一首节奏明快的音乐,通过音乐勾勒出了一幅小朋友们上学的欢快场景,根据上学歌就可以创编相应的舞蹈,舞蹈要尽量对学生背书包蹦蹦跳跳的动作进行渲染,把乐曲的欢快乐章通过舞蹈动作进行展示。此外,教师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进行舞蹈元素的提炼。比如,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首乐曲就是动感十足、明快清新的,我们可以把这首乐曲应用到舞蹈教学中,配上动画片中经典的动作,能够提升学习兴趣。

2.3教师生动的示范是决定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的示范是青少年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青少年通过学习模仿进而掌握舞蹈技能的主要方式。青少年舞蹈教师进行生动、形象、准确的舞蹈动作示范,使青少年对舞蹈表演有个完整的整体印象,对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有种向往,这样青少年的学习愿望就被激发出来,在进行舞蹈学习时也不会觉得乏味。此外,对于动作复杂的舞蹈动作,教师要进行慢动作示范。在动作衔接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重复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动作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动作要领,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让青少年明确动作的产生、方向、路线以及相互间的配合,从而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3.1充分调动学生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舞蹈学习能力

在过去舞蹈学习中,教师大都采用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模式,这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舞蹈的含义。要想使学生们发挥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摆脱过去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要设计一种适应学生们年龄段充满青春活力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的开始引入一个简单的游戏或者舞蹈表演,让他们对舞蹈教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再加入一些音乐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各种有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舞蹈表现能力。

3.2引导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自主进行探究与调查

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学习过程中很努力认真学习,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是将每一个步骤和动作尽可能明白理解地教给学生,可是这种授课效果并不好,很难做到使动作和状态都完整地表达出来。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找出原因,使学生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观察,对自己想要学习的舞蹈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会产生想要学习的想法,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去查阅有关的内容和资料,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民族风格和人文特点,为在课堂上学习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互相讨论与沟通

学习舞蹈时,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点很重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其进一步提高寻找方法。舞蹈教师也应该多多听取学生们的交流,有利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起到教学的引导作用,留给学生们讨论的空间,将这种教学互动方法自由的安排在不同的教学时间段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舞蹈学习能力。

3.4舞蹈教学中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对不同动作的不理解或者疑问。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种提问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分析的能力,也说明了学生们对舞蹈学习有了兴趣,有利于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作用

4.1舞蹈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性和情感性

4.1.1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性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有节奏的身体律动艺术,特别是舞蹈总是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对于节奏的要求很高,节奏就像是舞蹈的骨骼,良好的节奏把握能力能够让舞蹈发挥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节奏性的特征。这种节奏性的教学语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用有节奏的语言来把握舞蹈本身的节奏。学生一边进行着各种动作的训练,教师在一旁用语言表达着节奏的长短快慢和轻重缓急,就像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练习一样。另一种是在有伴奏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伴奏的解说者和补充者,进行提示性的讲述。比如在舞蹈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着音乐,数着节拍,提示学生在哪一个拍上开始和结束。

4.1.2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舞蹈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舞蹈作品中,表现出真挚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饱含着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效果。比如对于作品背景的讲解,教师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照本宣科的讲述,几乎不含感情色彩;一种则是充满情感的讲述,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到表演环节,就已经被作品所吸引和打动了。在具体的训练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合着舞蹈和音乐当时的情感,语调的刚柔抑扬要和舞蹈与音乐的情感相一致,从而让舞蹈表演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4.2舞蹈教学语言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舞蹈教学语言的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4.2.1在教学语言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色彩

民族民间舞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民族民间舞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在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中舞者要将风格性和情感性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学生在训练中一点一滴的磨、抠、练。所以无论是民族民间舞本身的表达需要,还是训练的需要,都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性色彩。首先在训练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带领学生了解该民族的地域、文化、传统、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作品有直观性的认识。比如,藏族舞蹈中常出现半蹲的动作,因为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诚,在朝拜中经常要做一些俯身磕头的动作,加之西藏的冬天十分寒冷,人们衣物十分厚重,全身上下只有胯关节和膝关节相对灵活一些,所以就有了藏族舞蹈中的坐跨和松腰的基本体态。在了解和感受了作品的相关背景之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想象的情境中,这样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依托,从而很快地进入表演状态中。比如在蒙古族舞蹈的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对大草原的景色予以描述,让学生想象自己就身处于大草原上,这时候再进行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训练,学生就会自然地抬头挺胸,放眼远方,一种豁达开朗和豪放不羁的性格气质油然而生,从而实现了民族民间舞中最为重要的风格性的追求和表达。

4.2.2运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民族民间舞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尤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通晓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节奏,运用音乐文化来深化舞蹈文化,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舞蹈音乐特点作简单的介绍,再随着音乐的旋律,示范该民族地域民族民间舞蹈中独特的体态或动律,以及能够突出该民族民间舞蹈神韵和民族特点的舞步、舞姿等,从而使学生从舞蹈音乐的感受和动作的直观感受中,体会到该地域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形象。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即在动作教授的同时,也要对民族音乐进行讲授。通过有感情的歌唱,营造出一个鲜明的氛围,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和韵律,还加深了学生对动作气息和轨迹的理解。教师巧妙地运用歌唱的手段,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出舞蹈的情感性特征,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条新的理解和感悟作品的渠道。

结语:本文主要从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舞蹈教学能力入手,进而分别就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训对策、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作用进行阐述,旨在更好的为青少年舞蹈老师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提供帮助。


陕ICP备13010105号-1 Copyright (C) 2013-2015 www.ylsqs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