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宫简介 荣誉展示 师资队伍 主任寄语 环境锦集 活动简讯 年鉴 招生简章 联系方式
首页 > 教研动态

教研动态

少儿古筝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14-06-16    [ 打印此页 ] [ 收藏本页 ] [ 关闭窗口 ]

                                孟  慧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中国教育界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1世纪是一个文化日益开放的多元的世纪,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的大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筝。在中华大地上,已形成了一股“古筝热”。

对于这种现象,孩子学筝的目的是什么?我每收一个新学生,都会问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些家长是因为自己喜欢古筝而让孩子学,有的是认为自己孩子有音乐天赋、而自己又喜欢民族音乐而学习古筝。但对于初学少儿,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全面地培养孩子,使其在学筝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信心、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训练注意力和准确性等。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家长们总是用心良苦。但学筝过程并非易事,它需要毅力和耐力,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果处理得当,会获得预期的效果;反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初学者来说,家长面临的困难更大。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有限,所以,在最初学习时必定很困难,一旦入门后,便可顺利进行下去。如孩子学走路一样,有了第一步,而后才有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直至娴熟地奔跑。

在最初学筝阶段,普遍存在一些现象,有些家长带着孩子上了几次课后,发现孩子没了兴趣,或者认为孩子没有音乐天赋,认为学下去不会有什么发展,便不像刚开始那么积极,甚而产生怠慢心理,有的更是打起“退堂鼓”;即便是学下去,也面临诸多困难;如孩子不会识谱、节奏不准、注意力不集中、紧张以及其他一些演奏技术不到位等。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痛的事。事实上,出现这些“状况”也是正常的。只要找到其根源,对症下药,相信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耐心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更需要信心和毅力。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得到的益处,家长的态度才能正确,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

                                 

对于少儿初学筝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必须从少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这是教师和家长正确解决问题的一个首要客观前提和基础。

(一)少儿行为的随意性、不稳定性。

由于少儿知识经验的贫乏和言语发展的不够全面,因此,还不能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随意性大,心理活动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少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真正原因。当少儿上课的时候,老师的语言及教学方法,周围的环境都对少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少儿对老师的内容感兴趣之时,他便可以“专心听讲”,但是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一个声音、别人的谈话,或是其他小朋友的玩耍······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时少儿就坐不住了,甚至要离开琴,参与到那些活动中。

因此,我认为,给少儿上课应注意两方面。首先要为少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上课的房间要简洁、舒适;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保持安静,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专心学习的场所。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教师应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地、具体地、直观地讲给少儿听;同时教师要幽默,要充分调动少儿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有效、有趣的语言,再加上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使少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切忌不能随意批评或说过急的话伤害少儿。

(二)少儿个性倾向的发展

学前时期,早期教育的影响和自身语言系统的初步发展促使少儿的自觉性逐渐开展。从这个时期起,少儿就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认得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其学习器乐,希望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是非常重要而又明智的举措。但是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是不稳定、很容易偏离和改变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循序引导,稳固这一个性倾向,并尽量使之纵深发展。

                                  三

兴趣是学好古筝的原动力。

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广义地说,人们由于爱好某一事物或活动而产生的愉悦情绪,由于关注某一事物或活动而产生的积极探究倾向,由于肯定某一事物或活动而产生的主动参与与人们各种生活需要激发而发展起来的。照生理学解释:作为人的神经中枢的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当人们在社会现实中,受到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刺激,神经系统将信息传输给大脑,就会引起高度敏感的大脑皮层较迅速、强烈的感受和反应,形成兴奋中心。兴趣即大脑皮层兴奋增高的结果。生活需要是兴趣的基础,人的生活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人的兴趣的多种多样。这里所说的“古筝学习兴趣”,则基于精神的需要。这应是中狭义的兴趣。它是一种力求认识古筝,渴求掌握古筝演奏技能和不断探求古筝艺术奥妙而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活动。古筝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古筝初学阶段不能一味单纯靠教指法练习曲为主,这样会使学生在单一学指法练习中感到厌烦,因此,我们打破要学完指法练习曲才能学弹乐曲的概念,采取了从指法练习曲与简单短小的乐曲穿插进行的办法,这样,学生学完几个主要指法练习后,便能弹奏一二首简单的乐曲,便非常高兴,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古筝时间不长便能弹奏乐曲,会认为孩子有音乐细胞,心情也很愉快,便能主动认真负责地鼓励孩子学习古筝,并准时送孩子来上课,用这种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使他们知道古筝并不难学。从而,克夫了学生头脑中的“畏难”情绪,引他们上路。

                                   四

在古筝教学中,少儿还有一种明显的心理特征——竞争心理。即在少儿学筝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少儿的好胜和自尊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少儿虚荣心较强,自己如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就会得到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表扬。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少儿喜欢竞争这一心理特征,创设竞争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少儿活动的特点是喜欢群体活动,教师可组织少儿集体练琴,让他们相互竞赛以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巧妙地运用各种竞赛方式,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进行学习竞赛,固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若用之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少儿本来就有一定的虚荣心,如果让他们为竞赛而竞赛,就会使他们的虚荣心变的更强,这样反而给少儿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所以,老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明确:竞赛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少儿的演奏水平,决不能为竞赛而竞赛。另外,运用竞赛也必须适可而止,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少儿会习以为常,学习效果也就不会那么好了。

                                  五

考级结果固然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评定,但是说实话,小学六年的时间要考完十级的曲子(家长几乎都希望孩子能在上初中之前把十级考完),谈何容易。于是我们教学变成了“速成”的要求。依据某考级教材要求,一年至少要弹五首乐曲,还要背谱,但学生练琴的时间十分有限,即使全力投入精力也难以完成这些考级要求。一至五级尚可顺利完成,六级以上乐曲难度递增,就算专业院校的学生也难以应付,更不用说这些稚嫩的孩子。因此古筝学习还得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尤其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权衡学艺和考级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琴质量。为了夯实基础,就需加强对学生进行乐理、视唱、音准的训练,让学生对古筝的旋律、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乐理、视唱、音准训练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学琴初期找音训练,低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脚穿两只鞋子”;中音区没有点的音符比喻为“不戴帽子”;高音区一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一只帽子”;高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两只帽子”。这样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还有在进行连勾、连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开火车”练习,依次完成“接龙”音阶,看谁弹得又稳又准。这样,学生表现得兴趣浓厚、生动活泼。节奏训练是初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少儿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往往又与教学要求不尽人意,于是,就可以把一些节奏型根据形象化的特点作分类练习,更加逼真地反映生活里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例如,模仿母鸡叫“咯咯嗒”;   模仿走路“一二、一二”或者“左右、左右”;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嗒嗒嗒嗒”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模仿,让原本复杂难学的节奏变动简单易懂了。

避免机械式的重复。练习是掌握古筝指法技巧的必由之路,重复是必要的。但是,教师和家长绝不能硬性地规定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强制少儿一遍又一遍地作机械运动。否则,势必挫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精神压力,使练习流于应付,不见长进,甚至不规范动作形成习惯,严重影响以后的发展。少儿练习指法的手,不是机械,其动作是受大脑神经中枢支配的,练习指法,与其说是训练双手,不如说是训练他们大脑神经中枢对手的动作进行调控。因此,指导少儿练习古筝指法,要特别强调手脑并用。只有他们的精力高度集中,大脑神经中枢根据各指法要领、注意事项和练习情况,及时有效地指挥手的运作,严格校正不规范之处,才能提高效率,取得预期的效果。单项指法练习如此,复杂的指法整合更应如此。也只有练一遍有一遍明显进步并得到肯定和鼓励时,少儿才会坚定信心,增强兴趣,满怀热情地练下去。我们强调古筝指法重要,仅就古筝艺术美的表现手段而言,绝不能将其当作学习古筝的最终目的,而“重技轻艺”,或“先技术后审美”如果古筝指法与审美分离,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指导古筝指法训练的过程,必须是与审美紧密结合的过程。古筝教师应把每项指法技巧,都与它的表现意义和审美内涵练习起来,使少儿切实从中认识、感受和体验到美,激起更强连的审美需要,主动、积极地进行训练,在满足审美需要的追求中,掌握指法指教。同时,应从少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训练内容,结合专门训练某些指法的练习曲,有针对性地选一些简短、优美的曲目或名曲片段,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力避单调、枯燥和呆板。古筝指法练习,是经常不断的事,难以一役而毕其功,即使学有所成,一日不练也手生,还应注意结合艺术实践,坚持不懈地练习,进一步精益求精。当然,此时与初练不同,演奏者已将侧重点由技巧转移到艺术美的展现于创新上来了。

现在,古筝的课时通常为一周一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有一个星期的练琴时间,那么布置还课作业的容量就得合理把握。由于每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只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上周作业难以完成的,本周可以继续练习,并针对乐曲中的难点应附加辅助性的专项练习曲,以求帮助顺利完成作业;这周新作业也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量布置;如果新作业是首较难的乐曲,那么可以不直接进入演奏,先围绕难点,为了扫除障碍,作一些渐进式的基本训练,待学生顺利过渡后,才开始正式讲解新曲,然后切入“正题”。总之,尽可能地让学生能轻松接受新课,并能顺利完成还课任务。这样,学习的兴趣会持续浓厚,并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

抓好基本训练,走好通往古筝艺术殿堂的第一步。少儿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古筝,大都带有一定的专业训练色彩。不论他们选择古筝出于何种目的,期待能熟练地演奏是一致的,这与学校以审美为目标的音乐教育之侧重点不同。正因为此,少儿学筝伊始,就想进行筝曲演奏,对基本训练不感兴趣,降低了要求,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岂不知基本训练是通向古筝艺术殿堂的第一步,无法跨越,不下决心搞好,是永远学不好古筝的。古今中外器乐大师们都十分重视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他们刻苦训练基本功的典型事例,亦可坚定少儿练好古筝基本功的信念,鼓舞少儿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习练古筝各种指法。同时,在传授具体指法及其整合时,应认真进行示范,一丝不苟地予以指导,并结合相关的练习曲及名曲鉴赏,让少儿进一步识记体会这些指法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让小朋友走出封闭训练的小天地,常在家长和亲友面前表演,并适当参加公开演出、比赛、考级等。这些音乐实践,可激发少儿的表演欲、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调动他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克服表演时的羞怯紧张心理,锻炼胆量和应变力,而且有利于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陕ICP备13010105号-1 Copyright (C) 2013-2015 www.ylsqs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