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宫简介 荣誉展示 师资队伍 主任寄语 环境锦集 活动简讯 年鉴 招生简章 联系方式
首页 > 教研动态

教研动态

青少年校外教育自由化
   发布时间: 2014-06-16    [ 打印此页 ] [ 收藏本页 ] [ 关闭窗口 ]

李晓玲


【摘要】在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完成学校知识的学习,更要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对比中外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意识,他们会给孩子一个引导,接着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而中国老师则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孩子便少了独自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思想就会被束缚,创新精神渐渐萎缩。所以,校外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互补的教育方式,则要尝试追求自由。

【关键字】中外教育 引导 创新 自由

一、校外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1、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也是基于成绩。老师间的比拼,学校间的比拼,使得学生做不到德智体全方位发展。而现在的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做题的人才,而是多方位复合型人才。校外教育便应运而生,同时受到广泛的欢迎。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犹如车子的轮和轴,必须相互配合,车子才能跑的更好更快。

2、校外教育是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课堂,是服务,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教育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校外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学生一年的双休日,各种节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加起来已和学生在校时间相差不多。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起这些时间,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则孩子的兴趣发展将有更大的突破。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其他东西,不仅有效利用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同时,又能交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这种学习同学校教育又是不一样的,是基于兴趣的,是轻松而愉悦的,正可谓是劳逸结合。

4、校外教育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个性。孩子应该从小就接受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兴趣教育,而兴趣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往往会收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从而有了自己的个性。

二、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中国教育体制强调标准和鞭策,可以把大多数资质一般的孩子硬性加工成缺乏创造力却拥有标准手艺、较容易找个饭碗的现代工匠,代价是扼杀了极少数本可自由发展、真正出类拔萃的天才。

1、传统的中国教育中老师往往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开始告诉孩子1+1=2,太阳应该是圆形的并且涂成红色。而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觉得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逐渐形成了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这就是传统教育的一个弊端。孩子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没有自我的想象与认知,这种能力一旦被扼杀的太久,孩子的想象力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2.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按部就班。就像中国小学生上课被要求坐姿端正一样,整齐的桌椅摆放,整齐的坐姿,认认真真的听课,跟随老师的进度去学习课本知识。这样一学就是十几年。守纪律,讲原则,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模式将孩子的思维也固定了。而偶尔出现的特立独行的想法,也被老师有意或无意的扼杀掉。长此以往,这种可能想象的特性也就没有了。当然,这不能只责备老师,中国维持此种状况太久,想改变也非一日之功。从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开始,中国的学子就受到这种无形的压迫。

 3、中国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逼迫的。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好好学习,要求成绩优异。在中国父母眼中,成绩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他们评价一个学生也基本以成绩为准。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是为成绩而非为兴趣,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双重逼迫,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这种学习往往是压抑的,只一味的为成绩学习,为夸赞而学习,在压力下学习,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校外教育提倡自由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发掘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老师会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来教课,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的潜能。

1、尊重孩子的选择。美国家长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小便会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与意识。这就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在兴趣的激发下,做事的热情也被提高。孩子从小就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对自己负责。校外教育便可借鉴这一点。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学的课程,家长也不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管孩子选择什么,都要鼓励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2、只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在中国幼儿园,如果老师让画一个太阳,估计所有孩子都可以立刻完成,99%都是一个红色的“圆圈”,在加几笔勾勒。而在美国则不同,可能是绿色的,蓝色的甚至是紫色,形状也各不相同。在中国,老师会告诉孩子太阳要化成什么形状,涂成那种颜色。美国孩子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所画的,老师只做适当的提醒。在这一点,校外教育应当像美国学习,譬如,在教孩子画画时,可以用语言来形容太阳给我们的感觉“暖洋洋的,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对孩子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创作的空间,而不是完全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孩子。

3、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就如上例,当美国老师看到孩子画出的太阳时,即使十分离谱,他们也会鼓励孩子。而中国孩子可能要遭受一顿臭骂和同学的嬉笑嘲讽。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管孩子做出多么差劲或者离谱的事,都应该鼓励孩子,激励孩子。无论何时,老师的双眼总是反映出:我理解你并且支持你。

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校外教育应该在自由轻松地环境下进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以自己喜欢的姿势来听课与创作。灵感是在一个人最舒适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的,创作需要灵感。老师也可以到孩子们中间来,学生可以将老师围成一个圈,不要只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话,提出自己的不懂之处或是发表自己的新看法。老师便可鼓励并帮助孩子尝试新东西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要只是一味的让孩子练习,重复的练习会让孩子厌烦。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展示出来,有成就感后孩子会更有动力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可以一起组织一些比赛或晚会,动员学生参加,让他们体会到在舞台上的成就感从而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也可以经常带孩子们到博物馆或者特色地区参观,教给孩子怎样去学习认识知识和事物。

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校外教育不仅可以教授孩子其他技艺,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譬如:让孩子在街头表演以筹募资金捐给慈善工程,或者是去养老院做公益表演。这样会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所学的东西不仅仅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还能派上用场。

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整合起来,拍成照片或编订成书或者刻录成光碟,发给同学作为纪念或者作为走廊装饰供其他学生家长参观。也可以捐给落后地区的孩子学习。

【结论】

校外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两种模式相互补充。针对学校教育重视理论的现象,校外教育要更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专业知识强硬,素质教育也高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宋明宙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职责是什么》

            蔡美儿  《虎妈妈的战歌》  


陕ICP备13010105号-1 Copyright (C) 2013-2015 www.ylsqs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